期中筆記

第一章

  • 何謂系統分析與設計
    • 系統分析與設計是發展高品質資訊系統的逐步過程
  • 何謂關鍵任務系統? 並舉例說明
    • 對公司營運有非常重大影響的系統
    • e.g. 訂單處理系統、會計/財務系統、飛機的導航系統
  • 資訊系統的五大元件? 並說明每個元件功能
    • 硬體:資訊系統內所有具體事物 e.g. 伺服器、工作站,網路,通訊設備等
    • 軟體:可控制硬體以及產生所需資訊與結果的程式
      • 系統軟體,用來管理軟體
      • 應用軟體,支援日常商業功能
        • 水平系統,適合不同種類的公司使用
        • 垂直系統,針對特定需求的公司使用
        • 老舊系統,之前的舊系統,要考慮其相容性
    • 資料:資訊系統裡面的原料
    • 流程:使用者、經理、IT人員為達成特定結果所經歷的任務與需要執行的業務功能
    • 人員:與資訊系統相關的利害關係人
  • 企業資訊系統
    • TP, BSS, 知識管理, 使用者生產力, 數位助理等系統
      • 企業資源規劃(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, ERP)系統,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管理
      • 交易處理系統(transaction processing (TP) systems),處理日常業務運作產生的資料,如:顧客訂單處理、應收帳款等
      • 商務支援系統(business support systems, BSS),提供和工作有關的資訊,以支援公司內各階層的使用者,如
        • 管理資訊系統(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, MIS)
        • 無線射頻辨識 (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, RFID)
      • 知識管理系統(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):是收集、處理、分享一個組織的全部知識的資訊系統
        ,輸入關鍵字或一般英文的疑問句來尋找所需的資訊
        使用知識庫以及推理法則
        • 知識庫 (knowledge base)是由一個大型資料庫所組成
        • 推理法則 (inference rule)則是識別資料型態與關係的邏輯法則
      • 使用者生產力系統:可提供生產力的科技 e.g. 電子郵件、視訊會議等
      • 數位助理:結合知識管理系統及使用者生產力系統,使用者可用說話方式問問題
  • 系統開發三種方法定義
    • 結構化分析
      • 使用系統開發生命週期(SDLC),對資訊系統進行規劃、分析、設計、建置以及支援等
      • 結構化分析使用一連串的流程模型,以圖形來描述一套系統
    • 物件導向分析,將資料與處理資料的流程合而為一,類似於 OOP
    • 快捷法
      • 以累進方式來開發系統,建立一連串雛形,並不斷地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做調整
      • 雛形(prototype)是資訊系統完成之前的早期工作版本
        缺點:如果業務或IT沒有徹底了解問題時,有些決策下定後,可能還需要修改,導致大量重來。
      • 建立一連串雛形,並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調整
      • 開發人員也不斷地修正、擴充並合併先前的雛型,進而產生最終產品
      • 強調不斷反覆開發,每一次開發都會更新上次的缺點
      • 螺旋式模型 (spiral model),表示一連串根據使用者回饋而進行的反覆、修正動作
  • SDLC(系統開發生命週期)五個階段定義與交付項目
    • 系統規畫階段
      • 對IT部門的請求開始,稱為系統請求(systems request)
      • 初步調查(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),其中重點為可行性評估(feasibility study)
    • 系統分析階段(systems analysis phase)
      • 建立新系統的邏輯模型(logical model)
      • 建立商業、資料、流程及物件等模型
      • 產生系統需求文件(system requirements document)
    • 系統設計階段(systems design phase)
      • 目的是創造一個滿足所有需求的具體模型(physical model)
      • 設計使用介面,識別出必要的輸出、輸入與流程
      • 可交付成果是系統設計規格(system design specification)
      • 使用者與管理者不能對系統設計產生誤解
    • 系統建置階段(systems implementation phase)
      • 建置新的系統
      • 撰寫程式、測試、撰寫文件(documented)及系統導入(installed)
      • 系統必須功能完整、運作正常、文件完整
    • 系統支援與安全階段(systems support and security phase)
      • 系統必須具備安全、可靠、可維護及可延展等特性
      • 系統在運作幾年後,大都需要重大更新或汰舊換

  • 第二章

    • SWOT可用於哪些分析?
      • 對公司的科技、人力及財務等資源進行檢查
      • SWOT分析只適合用於擬定長期策略,每次分析都需要不少時間(e.g. SDLC)
      • 短期變化頻繁的狀況就不適合,使用規劃與行動的時間差:計畫趕不上變化,可能計畫擬定好馬上情況就改變 (e.g. 快捷法)
    • 系統請求主要原因
      • 更強的控制
      • 降低成本
      • 更多的資訊
      • 提升績效
      • 提升服務
      • 支援新產品與服務
    • 影響資訊專案的因素
      • 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
        • 內部
          • 策略計畫
          • 高階主管
          • 使用者需求
          • IT部門
          • 現行系統與資料
          • 公司財務
        • 外部
          • 科技
          • 供應商
          • 顧客
          • 競爭者
          • 經濟
          • 政府
    • 系統審查委員會? 其優缺點?
      • 系統審查委員會進行系統評估請求
      • 優點
        • 可綜合各種不同的知識與經驗
        • 可以讓決策不受到個人偏見
      • 缺點
        • 委員會可能會有派系
        • 必須等委員會開會完才能有對應的行動
    • 評估請求的可行性 (四個定義)
      • 操作可行性
        • 人們是否支持該專案
        • 新系統可以對人力要求降低嗎
        • 新系統是否要重新訓練使用者
        • 使用者是否在新系統規劃時要加入他們的意見
        • 會對人們產生什麼樣的負擔
        • 公司商譽、形象會有甚麼風險
        • 法律問題、道德問題
        • 是否會與公司其他事情發生衝突
      • 經濟可行性
        • 專案效益是否會大於成本,包括人力、財力、物力
        • 有形成本(tangible costs) 通常可以用金錢衡量
        • 無形成本(intangible costs)肯定會影響公司績效
        • 有形利益 (tangible benefits)可以是來自花費的減少,或收益的增加
        • 無形利益 (intangible benefits)難以透過金錢衡量,卻對公司十分重要
      • 技術可行性
        • 開發、採購、安裝、操作用到的技術資源
          • 硬體是否足夠
          • 新舊系統整合
        • 公司需要新增什麼樣的資源嗎
        • 需要增加技術專家嗎
        • 是否要用到雛形(prototype)
      • 時程可行性
        • 是否可在允許時間內完成
        • 如果加速開發會有甚麼風險
        • 專案時程表
    • 初步調查之五個步驟的簡易說明
      • step1: 了解問題或機會
        • 描述問題或機會
        • 如果改進會有甚麼好處
        • 牽涉到那些部門
        • 有些潛在問題沒辦法被發現
        • 使用魚骨圖或石川圖表達
      • step2: 定義專案範圍與限制
        • 專案範疇 (project scope)是指定義出具體的專案邊界或範圍
        • 建立清單並分成必須做、應該做、可以做、不要做
        • 避免形成專案蔓延(project creep)的情況,專案範疇應該盡可能定義清楚
        • 識別出限制 (constraint)
      • step3: 進行實情調查
        • 蒐集專案可用性、成本、利益以及時程的資料
        • 分析組織圖
        • 訪談題目券任
        • 紀錄並回顧文件、使用者問卷調查
        • 分析資料,帕列圖(Pareto chart)、散布圖(scatter diagram)
      • step4: 分析專案可用性、成本、利益和時程資料
        • 取得那些資訊、如何蒐集、分析
        • 如何訪談,訪談對象為誰
      • step5: 評估可行性
        • 操作可行性、經濟可行性、技術可行性、時程可行性


    第三章

    • 何謂專案管理與其三角關係
      • 專案管理(project management)是指開發一套資訊系統時所進行的規劃、排程、監督與控制,以及回報等流程
      • 專案三角包刮成本、範疇與時程,關鍵在於如何從這三項因素之中找到最佳平衡點,會隨著哪邊比較重大而改變
    • 工作分解結構? 甘特圖 vs. PERT
      • 工作分解結構(work breakdown structure, WBS)是將一個專案拆解成一系列較小的任務
      • 甘特圖
        • 一種水平的直條圖,可以用來表示一連串的任務
        • 優點:表意明確,閱讀難度也相對較低,適合項目複雜度不高,子任務之間關係比較簡單的項目管理
        • 缺點
          • 不能清晰地描繪任務之間的依賴關係
          • 甘特圖進度計劃的關鍵部分和潛力部分不明確,難於判定哪些部分應當是主攻任務/活動容易導致主次不明,潛力任務的不確定也容易造成潛力的浪費
      • PERT
        • 由下而上的技巧,將一個大而複雜的專案分析工作當成一系列的單獨任務
        • 優點:可以讓項目負責人更明確工作重點,聚焦於可能需要採取糾正措施的關鍵問題上,使控制工作更加有效
        • 缺點:需要事前對項目的工作(包括每個獨立的活動)進行較準確的描述和預估(所需時間、資源等)
      • 同時使用甘特圖、PERT 圖並不衝突
    • 估計任務需時公式
      • 使用最佳情況估計(best-case estimate, B)、可能情況估計(probable-caseestimate, P)、最差情況估計(worst-case estimate, W),通常會用此公式預估 (B+4P+W)/6
      • e.g. B=1、P=4、W=1
        最少可能需要20天,最多可能需要34天,最有可能需要24天
        估計任務時間:(20+(4*24)+34)/(1+4+1) = 25
    • 關鍵路徑
      • 關鍵路徑(critical path)是指一連串的任務,假如這些任務延誤了,將會影響整個專案的最終完成日期 必須先決定每項任務的開始與結束日期,才能決定專案的關鍵路徑
    • 影響專案開發所需時間的因素 (四個因素)
      • 專案大小:事情多不多、任務時間
      • 人力資源:大家忙不忙、會不會有辭職問題
      • 相似專案的經驗:PM會參考之前類似的專案所花費的時間來預估
      • 限制:金錢、時間、人力
    • 專案監督與控制技術
      • 結構化審查定義與其他等審查
        • 結構化逐步審查(structured walk-through)是一種將專案團隊成員的工作交由團隊中其他成員進行審查的方式
        • 結構化審查在 SDLC(系統發展生命週期) 中會不斷出現
        • 設計審查(designreviews)
        • 程式碼審查(code reviews)
        • 測試審查(testing reviews)
    • 專案發生問題的三個狀況 (業務, 預算, 時程)
      • 舉例2種造成專案發生問題的因素
        • 業務問題
          • 容易產生歧見及爭執狀況
          • 無法有效來溝通及協調專案各種議題
          • 專案蔓延(project creep),專案不斷擴大、變化,到無法控制的地步
        • 預算問題
          • 成本超支
          • 員工要求加薪或發放獎金
        • 時程問題
          • 未發覺任務依存性
          • 員工離職


    第四章

    • 系統需求與需求類型
      • 系統需求(system requirement)是指在一套資訊系統中必須包含的特性或功能,以滿足業務需求以及使用者的實際需要
      • 需求類型:根據不同特性分類,區分為功能性(e.g. 系統需每週自動備份)、非功能性(e.g. 系統需永遠運行)
    • 傳統開發方式 vs. JAD
      • 聯合應用開發(joi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, JAD),頗受歡迎,他將使用者視為實際參與、開發者,需要有一個良好人際關係組長,還有負責記錄討論與決議的組員
      • JAD
        • 缺點
          • 與傳統方法相比,JAD 成本高
          • 規模大,則會比較繁瑣
        • 優點
          • 能夠有效參與
          • 使用者有參與感,更喜歡
          • JAD 更容易產生正確系統,提高新系統的投入程度
    • RAD與JAD兩者之差別/關係
      • JAD的最終產品是一個需求模型
      • RAD則是一套新的資訊系統
      • JAD是一種用來發掘企業需求,並藉能利用短時間快速確定企業的資訊系統需求的方法。透過此法可以在 幾天內將企業與資訊系統相關之作業人員、主管、企業高層、技術人員...等聚集在一起,透過討論共同決 定企業的資訊系統需求。然而為了讓與會人員可以清楚的凝聚需求與確認需求,便常需要利用雛型方法, 快速建立雛型讓與會人能測試雛型以驗證需求。RAD是一種可以快速利用已存在的程式開發元件,減少程 式撰寫時間、快速建立雛型的開發工具,可以在JAD的過程中用來協助建立雛型,協助JAD快速凝聚企業資 訊系統需求。
    • RAD優點與缺點
      • 更快、成本更低
      • 注重系統本身,可能會忽略公司要求
      • 倉促行事,則會產生問題
    • RAD之四階段
      • Step1.需求規劃:使用者、管理者及IT人員對商業需求、專案範疇、限制級系統需求等達成協議,並取得上層同意
      • Step2.使用者設計:使用者與系統分析師溝通,將使用者的需求轉化為工作模型,與使用者保持互動
      • Step3.建構:注重程式開發,讓使用者持續參與,並取提供意見
      • Step4.切換:資料轉換、測試、適應新系統與使用者訓練
    • 快捷法與其優劣
      • 彈性、效率快
      • 反覆確認,降低最終錯誤風險
      • 團隊人員需要良好溝通技巧
      • 缺乏結構化與文件紀錄則容易導致風險
      • 專案範疇也可能因為使用者需求的變化而變動
    • 訪談問題如何設計? 應避免哪類型問題?
      • 對訪談的問題進行標準化可以讓訪談有所依循,也避免節外生枝
      • 避免導引式問題(leading questions),有意或無意暗示訪談者說出某個答案
      • 適合方式
        • 開放式問題(open-ended questions)可以讓受訪者不拘形式的回答,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
        • 封閉式問題(closed-ended questions)會限制受訪者的回答,在需要特定資訊或查證事實時使用
        • 範圍式問題(range-of-response questions)也是一種封閉式問題,它可讓受訪者從一組既定答案中或某個數值範圍選擇解答
    • 其他蒐集需求的方法
      • 抽樣、文件查閱、問卷等
        • 文件查閱(document review),了解現有系統如何運作
        • 觀察(observation)
          • 就是觀察你
          • 霍桑效應(Hawthorne Effect,別人看你,你會讓自己做的最好
          • 問卷(questionnaire)和調查(survey)
        • 腦力激盪 (brainstorming)是指針對特定問題、機會與議題的小組討論
          • 結構化腦力激盪 (structured brainstorming),參加者輪流發言
          • 非結構化腦力激盪 (unstructured brainstorming),立法院,隨便你發言
        • 抽樣
          • 系統抽樣(systematic sample):每10人抽取1人
          • 階層抽樣(stratified sample) :在所有四個郵遞區號中,每個抽取5人
          • 隨機抽樣(random sample) :任意抽取20人
          • 管你怎麼抽,只要樣本能代表母體就可以
        • 研究
          • 讀書、開會
          • 實地參訪
          • 研討會、論壇
      • 訪談 vs. 問卷
        • 訪談是深度,問卷是廣度
        • 訪談針對個人做表達,但花時間
        • 問卷可以讓許多人表達意見,但不一定準確
        • 越抽象的需求,越適合訪談,越具體的需求,越適合問卷
        • 訪談適合開放式問題,問卷適合封閉式與範圍式問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