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電腦系統介紹
- 電腦發展歷史
- 第一代電腦:由真空管組成、體積大、溫度高、主記憶體10K。代表產品UNIVAC。
- 第二代電腦:由電晶體組成,相較真空管下具有體積小、速度快、成本低、耗電低等優點。
- 第三代電腦:由積體電路組成、體積更小、速度更快、成本更低、耗電更低。代表:IBM System/360
- 第四代電腦:為第三代電腦的延伸,由超大積體電路組成。
- 第五代電腦:引入人工智慧技術。
- 電腦的種類
- 超級電腦(supercomputer):
處理速度極快,利用於高複雜度運算,例IBM的 Blue Deep、Blue Gene。
- 大型電腦(mainframe):
又稱 largecomputer,通常 user 會利用終端機連線來操作 mainframe。
- 迷你電腦(minicomputer):
於 PC 能力快速提升下,迷你電腦已逐漸走入歷史。
- 個人電腦(person computer : PC):
Intel 的 Pentium 系列,AMD 的 K 系列。
- 個人數位助理(personal digital computer : PDA):
又稱手持式電腦、掌上型電腦,例:Palm、Pocket PC 。
- 電腦架構
- 常見的架構:范紐曼架構(Von-Neumann)
- 特色
- 採用内儲程式(stored programming)概念:
指欲執行的程式 (program)跟資料 (data)必須先載入記憶體
(memory)中,再由 CPU 從memory 中抓取資料處理之。
- 循序執行(Sequential Execution):
指令會依序一一執行。
- 五大單元結構
- Input(輸入單元):接收外界的資料轉成系統可識別的資料。e.g. Keyboard、Mouse、SCANNER
- Output(輸出單元):將系統資料轉成外界可識別的資料。
- Memory(記憶體單元):在范紐曼架構下系統運算的過程中,欲執行的程式跟資料會先載入存放於記憶體中。
- Control Unit(控制單元):
  (1)控制各單元間的運作。
  (2)對機器指令而言需做解碼(Decode)
- A.L.U.: Arithmetic & Logic Operation Unit (算術及邏輯運算單元)
由(1)執行加、减、乘、除等算術運算的電子電路及(2)執行 AND、OR、NOT
等邏輯運算的電子電路以及(3)儲存正要或將要執行的指命或資料的暫存器(Register)所構成。
註明:暫存器是 CPU 內部儲存指金或資料的儲存單位,儲存空間一般只
有數個位元組(Bytes)。